舆海浮沉 科技之光不灭

近日,网上流传一篇名为《贵阳银行全栈国产化替代工程动了谁的“奶酪”?》的文章,在信创圈引起广泛关注。

 

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,贵阳银行作为上市银行,其推进核心系统全面国产化的尝试,本应是金融科技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与探索。然而,这一承载着国产技术崛起希望的项目,却在历经三年多的艰辛实施后,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与现实的尴尬困境之中。

 

2023年12月,贵阳市大数据局党委书记、局长张雪蓉在接受《南方周末》采访时,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:受网络负面舆情的影响,上级监管部门出于审慎监管的原则,暂不同意易鲸捷数据库上线,“只要是监管部门松口,分分钟都可以(上线)”。

 

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项目的暂停,更是对当前创新环境、舆论生态以及监管机制深刻反思的契机。

 

贵阳银行核心系统国产化项目的启动,无疑是对国产信息技术产业的一次重大考验和信任投票。从芯片、服务器到操作系统、数据库,再到中间件、新核心个性化开发等全方位的技术替代,其复杂性和挑战性不言而喻。这一过程中,中电金信、华为、飞腾、长城、麒麟、易鲸捷等国内顶尖企业的参与,不仅彰显了国产技术的实力与潜力,也寄托了国家对于自主可控技术的期望。

 

然而,在贵阳银行国产化项目推进的过程中,舆论生态的复杂影响却不容忽视。网络上的传言与猜测,不仅给项目本身带来了不必要的干扰,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正常推进。特别是“负面舆情”的出现,更是让项目在关键时刻按下了“暂停键”。

 

这一“负面舆情”的源头,与某报前记者晏某某的造谣炒作和举报行为紧密相关。其利用媒体资源进行舆论操控,对易鲸捷及其董事长进行“围追堵截”,不仅损害了当事企业的声誉,更对项目的整体推进造成了不良影响。尽管最终法院判决晏某某败诉,权威机构评估报告证实造谣不实,但其行为所揭示出的舆论生态问题,却值得我们深思。

 

在当今社会,舆论的力量日益强大,它既可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正面力量,也可能成为阻碍真相的不利因素。在贵阳银行国产化项目的案例中,我们可以看到,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舆论的力量,对企业和项目进行无端的攻击和抹黑,试图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。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合法权益,更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,对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,及至其他。

 

在贵阳银行国产化项目的波折中,监管机制的审慎与平衡也显得尤为重要。监管部门出于审慎监管的原则,对易鲸捷数据库的上线持谨慎态度,这是对金融安全和市场稳定的负责任表现。然而,在审慎监管的同时,如何更好地平衡技术创新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关系,也成为了摆在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。

 

贵阳银行国产化项目的波折,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。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,我们需要更加坚定地推进自主可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,不断提升国产技术的竞争力和影响力。同时,也需要构建更加健康、理性的舆论生态,让舆论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正能量。

 

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。首先,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,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创新环境和条件;其次,媒体和公众需要树立正确的舆论观念,客观、公正地看待科技创新项目和企业发展;最后,监管部门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管机制,确保科技创新项目的合规性和安全性。

 

在这个过程中,政府、企业、媒体、公众和监管部门需要形成合力,共同推动科技创新与舆论生态的共治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、更稳、更好。

 

评论

2024-07-22 16:23

相关内容

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商业评论网立场。

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,授权事宜请联系微信“零售君”(lingshoujun2018)或“商评小微”(xmi8607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