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让超负荷工作逼跑员工

 

作者:埃林·凯利(Erin Kelly)  菲莉斯·莫恩(Phyllis Moen)

 

尽管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长期加班加点会造成种种不良后果,但公司还是要求员工和管理者在传统的工作时间以外仍保持“在线”——夜里开会,周末和假期有求必应,只要醒着,就得接电话、回短信、写邮件。许多人为了满足上述工作要求拼尽全力,最终变得疲惫不堪。长此以往,员工的内心被一种难以抗拒的挫败感填满,觉得自己根本无法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。

 

长期超负荷工作的员工最后可能选择用脚投票,离职而去。即使没有离开,疲惫不堪的他们也不大可能针对业务和技术上的挑战提出特别高效、有创见、有新意的解决方案。

 

每当雇员感到工作量大到吃不消的时候,公司总是认为问题出在工作与家庭之间没有平衡好,并从弹性工作制中寻求解决方案。但问题根源在于工作量不合理,而且员工需要随时待命。弹性工作制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。

 

作者认为,要解决超负荷工作问题,公司应该着力培育以下三方面条件。

 

首先,当员工能够更好地掌控工作时间、地点及具体方式时,他们压力更轻,健康状况更好,工作更加专注,对于所在岗位也更有责任心。第二,如果管理者对下属个人生活、优先事务表现出足够的关心和支持,员工也会更加安心工作,从而全力以赴,做到最好。第三,如果任务要求高,难度大,管理人员需对员工的工作方式、目标及主次顺序给出明确的要求。否则,员工绩效的评价标准就容易走偏,工作时间长不长、在领导跟前是否露脸、混乱状态下反应够不够快等变成评判标准,而贡献大小则被轻视了。

 

作者在一家《财富》500强公司的IT部开展了一项工作再设计的实验,重新考虑、修正对员工的要求及任务分配,改变工作的完成方式。该实验简称STAR,分别对应的四个单词是Support,Transform,Achieve Results(支持,改变,取得成果)。

 

工作小组确定哪些做法和流程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掌控个人时间,减少“低价值”任务,并对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,教他们如何给予员工支持,关照员工个人生活,帮助他们提升工作效能。

 

在工作再设计的过程中,团队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来决定工作时间的灵活性,以及居家办公机会的分配。管理者不再要求员工为某天居家办公来请假,员工也不必告诉同事自己的工作地点。参与STAR实验的员工对于加班加点、第一时间接听来电、回复邮件的担心少了,他们更加专注于完成任务。而管理者要做的就是确定好任务要求,把要求明确告诉员工和团队,之后根据这些要求对大家的表现进行评估。

 

STAR小组还可以决定工作沟通方式,以及如何在减少会议次数的情况下,保证有效协调,让组员在工作日有更长的时间聚焦工作任务。一些团队会使用任务进度跟踪表来取代通气会;有的团队则从改革会议组织形式入手,通过事先征求组员对议程事项的意见,只安排有直接关系的组员参与会议讨论和决策,让会议变得精简高效;还有的团队为紧急状态下的联络做了约定,因此组员可以一连几个小时忽略无关紧要的聊天与邮件。

 

在STAR实验进行一年后,相比参照组,STAR小组的疲惫感减弱,工作满意度提升。STAR实验参与者还感到自己在工作时间和地点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权,直接上司对于他们的个人需求、家庭生活也给予了更多支持。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,参与STAR实验的管理者与员工离职比例比参照组低40%。

 

显然,无论是为员工着想,还是为了雇主考虑,我们的工作方式都该有所改进。

 

评论

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会压垮员工,促使他们离职,公司需要重新规划工作安排和任务分配。
2021-01-18 17:47

相关内容

本页面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商业评论网立场。

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,授权事宜请联系微信“零售君”(lingshoujun2018)或“商评小微”(xmi8607)。